↓点这里播放故事↓
成语读音
quān tù jǜ bì
今日成语
犬兔俱毙
成语释义
这个成语起初是指两方争斗,谁都得不到好处。现如今用来形容同归于尽。
成语出处
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韩子卢者,天下之疾犬也;东郭逡者,海内之狡兔也。韩子卢逐东郭逡,环山者三,腾山者五,兔极于前,犬废于后,犬兔俱罢,各死其处。田父见之,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。”
成语故事
故事开始前,湿兄首先给学友们介绍一位大哥,他的名字叫——淳于髡。此人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。出生时间不详、去世时间不详…
什么?你竟然不知道他?好吧,我承认其实他也是湿兄刚刚认识的大哥。
△湿兄又感冒了,脑子有点*
淳于髡本人其实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学者,曾还向孟子多次请教。《孟子》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:
淳于髡曰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与?”
孟子曰:“礼也。”
曰:“嫂溺,则援之以手乎?”
曰:“嫂溺不援,是豺狼也。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援之以手者,权也。”
这一段对话是淳于髡与孟子在探讨伦理与现实突发状况的关系,有兴趣的学友们可以详见下方拓展小课堂中队此段的解释,在此不多赘述。
当时的形势可谓硝烟弥漫,各国都处在混战之中。有的为了统一大业、有的为了拓宽封地、有的为了报仇雪恨……开战的理由五花八门。
淳于髡所在的齐国当然也不能示弱,老在窝里闲着也不是个事儿。所以就将目标放在了位于齐国西边的魏国边境上,整天谋划着如何去攻打。
淳于髡早就看出来这计划并不靠谱,但是又担心直说会打击了君王征战的积极性。索性他就约见了齐王,拐弯抹角的道出了事情的原委。
淳于髡说:“大王,您听说过韩子卢和东郭逡吗?前者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,后者则是世上数得着的狡兔。韩子卢追东郭逡,怎么也追不上,怎么也跑不掉,直到活活累死。最后的结果,是一位老农不费吹灰之力捡走了它俩。”
△不露声色的劝说大王
齐王微微一笑,说“你当我傻啊?哈哈哈……爱卿直说就行,不用给我整什么兔子、狗的。请讲!”
“好吧……臣的意思就是说,若是齐国与魏国的战时迟迟僵持不下,担心楚国和秦国两个强敌会伺机抄我们后路,以博取农夫之力。”
齐王听完淳于髡的建议,很是满意。立即下令取消伐魏的计划,休养生息。
这就是犬兔俱毙的成语典故。
实战应用
△若玩寇要君,但恐犬兔俱毙。
拓展小讲堂
◎孟子二人对话
礼是古代治国的纲纪,是人人必须遵守的;男女授受不亲,是古礼中极重要的一条。然而当嫂子掉入水中有生命危险时,孟子说,应该“援之以手”,伸手援救嫂子。
孟子解释说,男女授受不亲,是礼;嫂溺援之以手,是权。这里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,权变思想。权变,就是变通。礼的规定,只能是针对一般情况,而世事复杂,总有许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发生,因而必须有变通;没有变通是行不通的。用现代语言来说,原则性必须与灵活性相结合。像男女授受不亲这样的重大原则,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变通,体现出传统思想现实和灵活的一面。
推荐阅读
最适合夏天喝的祛湿茶,祛除你体内的湿气!
(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全文查看文章)
湿兄常常会听到别人说这样的话:不管怎么样,做错了可以改,但是不做你一定会后悔。这句话听上去并没有错误,但其实是剑走偏锋,只是悄悄然的让你忽略了做错后所带来的负面后果。
所以,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我想考虑周全一点并没有什么不好……